12月2日,杭州市科协举办了“低碳经济与生活品质”科技沙龙。来自市级学会的30余位科技工作者和市委政研室、市经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杭州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洪芳柏主持会议。
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邬丽娜介绍了本次沙龙开展的相关背景。今年8月,杭州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低碳经济与生活品质之城》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的批示肯定。批示指出:向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出突出贡献的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并希望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继续深化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这也是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杭州率先打造低碳城市的决策后,杭州市科协率先举行的一次多学科学术交流活动。
科技沙龙中,科技工作者围绕低碳经济的本质、意义、实现的途径,与杭州品质生活的相关性,发展低碳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多侧面作了探讨和交流,并提供了垃圾焚烧技术、污泥处理、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建筑中的钢结构技术推广、啤酒企业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方面丰富的低碳实践和成功案例,丰富了科技沙龙的多学科内涵。
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杭州低碳经济需要努力的方向:要科学规划,调整产业布局。使主要碳源排放量由主城区向副城和组团区域扩散,相反碳汇量则由副城和组团区向主城区延伸,形成城乡碳源和碳汇互哺的格局。要按照产业集群、构建城市分区功能,完善布局结构。加快工业向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集中,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发展,形成低碳产业群。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招商”和“绿色信贷”,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为主的杭州产业结构,发展网络经济,建成电子商务之都,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要保护和发展生态碳汇。依托“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态景观绿地。建设“四园、多区、多廊”,形成两轴、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体系。
科技工作者提出打造杭州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建议:一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基本要素为依据,研究杭州市低碳产业发展对策,整合、修订、提升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划,建议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由市发改委抓好杭州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研究和编制工作,提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实施项目、相关措施。二是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领域中的技术制约因素,利用杭州人才资源和地域优势,制定低碳技术开发研究规划,并逐年实施一批重点研究项目, 开展碳资产交易中介的调研,作为打造杭州低碳城市的技术支撑。三是要制订“杭州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性意见”,从法律法规政策上扶持鼓励低碳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在全市选择能耗物耗高环境负荷大的制造业企业,进行附加环境会计(绿色会计)核算试点,从财务成本上促进企业更自觉节能降耗减排,实现低碳发展。在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选择企业或典型产品进行碳排放量的核算试点,为低碳产业发展积累基础管理数据。四是要做好创办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区的工作。抓住发达国家资助发展低碳经济及与中国在能源和气候方面的合作时机,做好示范区前期研究,尤其是示范区的选址、示范重点、组织和管理模式、政策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五是要将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列为我市生活品质研究和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杭州实际,组织编写“低碳生活指南”,向社区、学校等公众进行宣传, 在全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选择一些家庭试算碳排放数据,落实全社会节能减排措施, 提高对其必要性、重要性、持续性认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高 戎)